版权声明:本文版权为汽车所有散户配资官方网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网易汽车9月25日报道 9月17日,奇瑞汽车正式在港交所启动招股,本次IPO全球发售2.97亿股H股(占发行后总股本5.16%),发售价区间为27.75港元至30.75港元,预计募资至多91.45亿港元,若全额行使15% 超额配股权,募资规模将增至105.17亿港元,股票预计于9月25日正式挂牌交易。
值得关注的是,本次发行引入13名重量级基石投资者,合计认购45.73亿港元股份,占总募资额近50%。其中国资基金璟泉善瑞认购14.80亿港元,高瓴旗下 HHLR、上海景林等机构分别认购6000万美元、5500万美元,国轩高科、地平线等产业链企业亦参与认购,彰显市场对其长期价值的认可。中国国际金融、广发证券、华泰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。
当前国内主流车企均已完成资本市场布局,更加锚定各自的发展方向,差异化基本形成。比亚迪目前港股市值超7000亿港元,2024年营收突破4000亿元,通过上市募资持续加码刀片电池与智能驾驶研发;吉利汽车港股上市以来累计募资超300亿港元,旗下极氪品牌分拆上市,2025年上半年海外销量同比增长45%;长城汽车则聚焦 SUV 与新能源转型,2024年研发投入超120亿元,港股股价年内波动较大,反映市场对其盈利稳定性的关注;蔚来、小鹏等新势力通过美股 + 港股双重上市,继续获取资金,但受限于盈利压力,市值较巅峰期有所回落。
奇瑞作为最后一家登陆资本市场的主流车企,自主品牌资本化版图的最后一块空白被填满。
海内外市场双线作战 连续四年销量逆势狂飙
根据公布的财务数据显示,奇瑞营收连续三年大幅攀升,2022年、2023年及2024年前9月营收分别达926.18亿元、1632.05亿元、1821.54亿元,两年间营收接近翻倍。2025年上半年销量再创新高,集团累计销售126万辆,同比实现大幅增长,平均每日销量超7000辆。
此外,作为最早一批出海的中国车企,奇瑞也在海内外市场双线告捷。国内市场方面1-6月国内销量56.85万辆,同比激增72.2%,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35.9万辆,同比增长98.6%,(丨)、 A9L 等车型形成10-30万元完整产品矩阵。SUV 车型连续两年保持国内市占率第一,捷途、星途品牌增速分别达33.9%、28.9%。
作为连续21年的中国汽车出口冠军,奇瑞2025年上半年向外海市场出口55万辆,占全球销量比重43.7%,平均每29秒就有一辆奇瑞汽车驶出国门。在澳大利亚市场, Tiggo 8 Pro Max 车型推动6月销量首破千辆,9月即将推出纯电车型 Omoda E5进一步拓展市场。
二十一年六度折戟 终于登陆港股
股权与盈利曾经是奇瑞上市道路上最大的绊脚石。奇瑞的上市尝试始于2004年,彼时因早期挂靠上汽形成的复杂股权结构,以及上海湖山投资等股东持股人数超限(超 A 股200人红线),首次冲击 A 股失败。
此后2008年受金融危机与业绩亏损影响、2016年借壳海螺型材失败、2018-2019年因不符合 A 股连续盈利要求,未能上市成功;后又遭遇2022年青岛五道口混改资金链断裂等事件……先后六度折戟 A 股。
对于奇瑞来说上市不是终点 而是构建万亿级企业的新起点
作为不愁卖车的奇瑞,为什么还要坚持上市?董事长尹同跃曾经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谈到上市的重要性,这位把奇瑞从“小草房”打造为“500强”的人如今已经满头白发。他最后一次提到上市计划,是2025年干部大会,称上市是 “首要任务”,深思熟路的背后是三重战略考量。
第一、资金需求:新能源转型需巨额投入,计划未来五年砸1000亿元研发芯片、三电系统、无人驾驶等核心技术;
第二、治理优化:通过上市实现18名股东20.16亿股股份全流通,完善股权激励机制;
第三、全球布局:海外收入占比已达37.4%,港股上市可提升国际知名度,助力全球化战略落地。
根据招股书,募资净额将主要用于三大方向:40% 投入下一代汽车技术研发,30% 拓展海外市场(重点布局欧盟与东南亚),20% 升级芜湖生产基地智能化水平,剩余资金补充营运资金。业内测算,此次募资可支撑奇瑞新增20万辆新能源产能,加速固态电池与800V 高压平台量产进程。
一鼎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